一般来说,二战时期的军用手枪比如鲁格和“王八盒子”等,其有效射程基本在50米左右,普通步枪如中正式或“三八大盖”有效射程在400到600米左右,狙击步枪的有效射程大部分在800米左右天津股票配资,而冲锋枪的有效射程通常不超过150到200米。因此有人认为超过200米的距离冲锋枪就没有杀伤力了,这是个愚蠢的误解。如果哪个不信这个邪,站在200米开外等着冲锋枪扫射,那他活下来的几率很小。
因为枪械在设计和制造时的“有效射程”是理论上的,在实弹射击时它还有个“最大射程”,只要是在最大射程之内,枪弹都是有一定杀伤力的。所谓“有效射程”也称有效射击距离,它是指武器对所瞄准目标射击时,能达到预期的精度和威力所要求的距离,也就是说能够"打中你想打中的"。因此有效射程只是对射击精度有所保证而已,并不代表枪械的“最大射程“。
比如二战德国的“MP系列“冲锋枪,它的早期型是为了一战时期的堑壕战而发明,与号称“战壕收割机“的美制汤姆逊冲锋枪性质相同,从绰号就可以看出非常适合于阵地上和战壕里的近战。而“MP40冲锋枪”的设计初衷,完全是为了配合德军装甲部队大纵深突破的闪电战理念,是因为坦克受自身特点所限,对近距袭击的反应较慢,非常需要车载或伴随步兵,这个距离一般在150米以内,而德军步兵的毛瑟98K步枪,其火力和射速无法实现这个目的,于是才应运而生了MP40冲锋枪。
展开剩余69%二战时期苏军的波波莎冲锋枪、英军的司登式冲锋枪,有效射程都是200米,这样的不约而同,显然不是偶然的,因为这个射程已经足够完成冲锋枪的使命和自身的设计威力。但是冲锋枪使用的子弹飞过有效射程后,杀伤力仍然还是存在的,因为还有个“最大射程”。
不管什么子弹,当它飞出枪口以后最终总是要落地的,这颗子弹所能够飞行的最大距离就叫做"最大射程",这才是某款枪最远的射击距离,同时要搞清楚,弹道终点时的弹头依然具有一定的速度,它并不是因为速度下降为0才停止飞行的,而是因为子弹动能逐渐减少后,最终没有了下降所需要的角度才落地。根据物理学上抛物线的特性,冲锋枪如果想射到最远,一般枪口仰角不能超过35°,这个最大射程对应的枪口仰角叫做"最大射程角"。
如果冲锋枪枪口在射击时超过最大射程角,会造成弹道最高点增加射程反而变短,那就是通常所说的"曲射"方式了,非洲人经常这么朝天放枪。因此,传说中枪口保持在45°射击时会射的更远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子弹的飞行方式和距离,涉及到质量、口径、空气温度和湿度、绝热系数、气压等多方面因素,我们军事爱好者不需要研究的那么专业,大体了解原理即可。
事实上,我军服役的95式突击步枪就是有效射程400米,而最大射程达到了600米,大约是有效杀伤距离的150%,世界名枪AK47突击步枪的有效射程只有400米,然而它的弹头却能飞出2000多米以外,并且在1600米以内仍然具有杀伤力。所以在战场上,尽管某人已经处在了它的有效射程之外,比如站在500米的距离上嘚瑟,那么飞过来的AK47流弹还是会要了他的命。
冲锋枪射击最远的型号,能查到的是二战日军研制的“百式”冲锋枪,它的有效射程只有120米,最大射程却达到了变态的700米,这是与其枪管较长有直接关系的,普通的二战冲锋枪全枪长一般在60到65厘米,而百式冲锋枪的这一数据达到了93厘米。同时,“百式”冲锋枪使用的是8毫米口径的子弹,与MP40等多数冲锋枪采用的9毫米手枪弹相比较,显然质量更轻初速更高射的更远,因为子弹的动能跟自身质量是成反比的。不过这款冲锋枪直到1944年才列装,日军装备的数量也比较小,所以没什么知名度。鬼子还有一款装备数量更少的“南部式”冲锋枪,有效射程只有50米,然而最大射程仍然达到了700米,原理差不许多。
所以结语就比较清晰了,冲锋枪的有效射程通常在200米以下,这与枪管长度、子弹口径和质量等参数有直接关系,但多数冲锋枪的“最大射程”却可以达到400到600米,最高的记录是700米,基本能够达到步枪的有效射程,在这个距离上还是不要跟冲锋枪手叫嚣为妙,真有生命危险。再深入一点的话,步枪的最大射程大约可以达到重机枪的有效射程,如此类推。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