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期货配资公司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设三步走,华润化学材料引领创新
图片北京期货配资公司
混改风云公众号第1826篇原创文章知风云:国企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蓄势待发,对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作者|知本咨询国企激励研究院 霍煜杰责编|亿亿 编辑|阿苓国有企业是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立足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新一轮改革中,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也就成为了本轮专项行动的工作重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在新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空间技术等颠覆性、战略性技术上占据制高点,需要下好“先手棋”,抢先积累起企业自己的新优势。但我们也很清楚技术创新是一件相对长周期的事情,那么作为管理工作者,我们如何用管理为科技创新赋能,一定程度上缩短技术开发的周期,我想这就还是要落回到我们经常讨论的话题上,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设。我们不从概念上去对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做解释,换到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作用这个角度,会更容易理解“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是什么?”。知本咨询概括了它的三大作用:第一,更高效地配置科技创新资源,保证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循环,完成价值“向内走”;第二,更有效地连接企业外部科技创新资源,利用自身资源与外界资源形成循环,完成价值“向外走”;第三,形成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正循环,完成价值“向上走”。总结这三大循环来帮助大家理解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结合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实际情况,想要三个循环都循环起来,需要四大要素(创新组织、创新模式、创新投入和创新转化)和三大机制(内部资源配置机制、内外资源交换机制、投入产出循环机制),四大要素和三大机制,构成了知本国企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三步走模型,为国有企业提供一套相对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路。国企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三步走模型如下:图片
四大要素组成了科技创新管理体系,而由四大要素形成的三大机制则维持着体系的协调运转,那么完善的创新体系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检查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设的四大要素是否健全,三大机制运转有没有堵点,结合企业实际补全要素,疏通机制堵点,就是构建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重要改革内容。华润集团双百企业华润化学材料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创新,真正实现了用管理为科技创新赋能,科技创新硕果累累。下面我们就拆解知本国企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结合华润化学材料的优秀案例,帮助各位管理工作者厘清思路,明晰路径。图片
第一大要素:创新组织。创新组织是指企业内部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各个主体,比如,集团层面、分子公司建立专门的研发机构、研究院及创新平台等。各创新组织形成的体系结构直接决定组织内各类创新资源的配置方式、配置途径与配置效率,进而影响技术创新的效率和能力,这就是与创新组织紧密关联的第一大机制:内部资源配置机制。创新组织与内部资源配置机制,我们有专门的文章介绍过《集团公司中央研究院模式建立的问题与要点》,在该文中介绍了“研发创新组织管理体系螺旋”,螺旋的过程就是企业创新组织的成长及路径选择的过程,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组织如何选择内部资源配置的方式,文中都有详细的介绍。简单概括一下,企业创新组织的成长围绕着“研发创新组织管理体系螺旋”不断向螺旋的中心靠近,而中心代表集成型平台模式的创新组织,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中央研究院模式(中央研究院+各事业部研发机构),截止目前是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相对平衡的形式,中央研究院本身面向技术,事业部各研发组织面向市场,事业部研发组织发挥其分散力量的灵活性,而中央研究院则发挥其统筹组织的作用,二者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实现协同合作,共同组合形成层次清晰、分工合理、紧密衔接的企业技术创新组织体系。从2016年华润化学材料成立化工新材料研究院,到合并科技创新部与化工新材料研究院为科技中心,标志着华润化学材料的创新组织建设已经开始靠近螺旋的中心平衡点,集成型平台创新模式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成立科技中心。科技中心作为科技创新管理的主责部门,负责构建科技创新运行机制,集结公司科技创新力量,统筹公司科创规划、科创体系建设、研发平台建设、知识产权管理、科研能力提升及依据战略方向设定的新品研发项目及成果转化等。按照高分子材料生产关键要素搭建设立五个研发平台及一个研发运营平台,形成基于SGS(Stage Gate System)的闸门式产品研发管理体系。第二,重视科技创新战略决策。华润化学材料成立科技创新发展和知识产权委员会,由公司一把手任主任,研发、技术、生产、市场等分管领导任委员,主要负责为创新管理及知识产权是否契合公司战略把方向,做指导,提升了企业创新决策的效率与准确性。创新组织与内部资源配置机制,组成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第一大循环,是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设的第一步,先让自身资源活起来,产生价值,完成价值“向内走”。图片
第二要素:创新模式。创新模式是指企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与外部创新资源建立关系网络,形成具有共生关系的创新共同体的一种组织模式。在共同体中创新主体通过发挥各自的异质性,与其他主体进行协同创新、价值共创,基于相互依赖和共生演进的网络关系扩大企业的创新价值。关系网络的稳定运行,本质上依赖于各个主体之间的价值交换是否能够达成,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第二大机制:内外资源交换机制。企业用什么资源作为交换的筹码,决定了企业的创新模式。知本咨询总结了企业常用的三大类创新模式:第一,开放式创新协同。当企业拥有雄厚的科研资源时,可以采用开放式协同创新,利用自身的科研资源来交换外部科研资源,在技术交换的基础上,形成科技创新合作网络。例如与产业链伙伴协同创新、与客户联合创新、与研究机构合作创新联合创新等多种方式。华润化学材料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突出,拥有产业链上的关键技术,基于此,形成了开放式创新协同的创新模式,连接客户、竞争者、产业链伙伴,扩大企业外部创新关系网络,实现价值升维。1、与客户深度合作,解决技术痛点难点问题。如境外客户基于政策法规及环保考虑未来几年内要大规模使用rPET(循环再生聚酯)。华润化学材料联合客户,经过攻关,首创“瓶到瓶”化学法生产rPET技术,成为国内首家取得境外客户rPET认证的企业,目前已形成境外客户小批量订单。2、集团内部共建具有华润特色的创新联合体。华润化学材料、华润雪花共同组建“绿色高性能PET啤酒包装材料创新联合体”。跨学科合力研发,解决常规PET材料难以满足啤酒行业高阻隔性能要求的痛点,减少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有望实现国内PET啤酒瓶替代,在高气阻隔聚酯材料研发成功的基础之上,加快推进食品级绿色高性能PET包装材料项目试制品的研发及测试。华润化学材料、华润建材科技、华润置地共同筹建“绿色低碳环保建材创新联合体”。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实现建筑材料绿色化、低碳化、功能化,并进行产业化落地的探索,拓宽产品线和市场空间,围绕PET基水泥复合绿色低碳建材、聚合物/水泥填充绿色建筑材料等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绿色低碳环保建材进行合作研发攻关,目前15-18mm厚度自结皮PET泡沫板材试制品已开发完成,正有序交付客户试用,此项目为国内首创,入选江苏省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第二,猎手式并购创新。当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资源时,通常可以采用猎手式并购创新,对所在行业或者将要进入的行业的技术情况进行一个“全身扫描”,结合自身未来发展需求,要快速锁定“技术标的”企业,通过设立技术并购基金等方式来并购投资“技术标的”企业,再通过创新整合,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创新模式。第三,裂变式孵化创新。当企业拥有管理资源时,通常是指企业拥有创新孵化功能,能够构建起创新孵化体系,比如建立众创空间,利用自身的管理优势实现创新成果的孵化,推广、应用。企业唯有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科学合理的创新模式,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其自主创新动能。但交换的前提还是要不断维持及提升企业自身的价值。创新模式与内外部资源交换机制,形成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第二大循环,利用自身价值,与外部资源形成交换、合作,放大企业科技创新的价值,完成价值“向外走”。图片
维持和提升自身价值需要的就是投入产出要形成正循环。第三要素:创新投入和第四要素:创新转化。这是相对的两个概念,分别对应系统的投入和产出。对于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创新投入是指企业对于科技创新活动的资源的注入和加持,是系统非常关键的动力源,包括企业为科技创新活动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而创新转化是创新投入的结果和系统运行的价值所在,产生新价值,才能有新投入。创新转化换个我们更熟悉的说法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的转化有赖于约束和激励制度的保障,所以系统中创新转化这个要素说具体一点,就是指约束和激励制度的建设。创新投入和创新转化两个要素之间的平衡就形成了系统的第三大机制:投入产出循环机制,只有投入和产出形成正向循环系统才能有效运转。这组概念很容易理解,也最具个性化,我们就直接看华润化学材料如何维持系统的正循环。1、在创新投入方面,华润化学材料加大了对人和物的投入。(1)人力投入第一,秉持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有机整合包括高校老师、行业专家在内的人才资源。第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探索通过兼职、项目合作、技术合作等方式,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完善引才引智机制。2023年引进科技人才106人,对比2022年度,科技人才队伍占员工比例7.2%提升到12.7%,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得到实质改善。着手规划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2023年依项目发展所需,有序引进高层次人才,为公司科技创新建设开新局、出新绩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创新人才支撑。(2)物力投入华润化学材料加大资源投入,助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化智能制造应用及推广,打造智能化标杆工厂,目前已实现智慧物流的场景应用,物流线上化率超95%,实现5G技术在安防、巡检、全视角鹰眼等方面的应用落地。聚焦应用场景,提升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覆盖度,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业务中台,构建智能制造场景应用和基于新材料业态的敏态应用。在智能制造场景中,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逐步强化了安全、设备、能源能关键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能力;在新材料领域新建了敏捷销售接单平台和研发项目管理平台,关键业务数字化覆盖率达65.7%,同比提升20ppt。2023年荣获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的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称号,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新一代信息技术典型产品、应用和服务案例,获评智能制造成能力熟度评估三级。2、在保障创新转化方面,华润化学材料一方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健全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约束和激励双向发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第一,建立健全核心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2022年12月30日对外正式公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草案,2023年6月完成实施授予,授予激励对象77人,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694.23万股。第二,健全项目管理机制,华润化学材料从项目评审委员会的建设入手,明确项目评审中涉及的各主体的职责。图片
3、创新产出产出是检验机制建设的重要指标。华润化学材料战新产业布局不断壮大,差异化聚酯、PETG、PET泡沫、热塑复材、尼龙等多项业务成为公司新的动力源。截至2023年末,公司已在战新产业完成投资金额约6亿元。其中,珠海PETG特种聚酯一期项目生产的PETG特种聚酯产品已覆盖注塑、注拉吹、挤吹、挤出等多种成型工艺,下游应用已成功进入化妆品包装、日化产品、板材、片材等多个领域。该项目是华润化学材料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向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重点新材料项目。其中,高流动聚酯项目成功开发出流动性比普通PET高20%以上的聚酯切片,满足长径比大的医疗器械、医用包装、薄壁管等特殊制品的使用需求,技术属于国内首创,申请专利5件,拥有全套的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PET材料在采血管应用领域的空白。材料的卫生指标达到美国FDA食品包装用瓶级聚酯标准,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巩固科技创新成果。截止2023年末,公司累计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2项,申请在审发明专利60项。创新投入、创新转化与投入产出循环机制,形成了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第三大循环,维护和提升企业的创新价值,完成价值的“向上走”。以上我们结合华润化学材料就把三步走模型给大家做了介绍,先向内走活自身资源,在向外走通外部资源,最后实现价值上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已经给到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够走出这三步,实现“三步上篮”。图片
图片
图片
退市新规对国有上市公司有何影响?有哪些应对策略?一文讲透产品卓越:世界一流企业的成功密码与关键驱动力→实战指南!企业集团化发展中,亚马逊、沃尔玛是如何进行组织管理体系优化的?回复【战新产业】,领取主题课程
混改风云新媒体 出品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